河北某美术职业学院马院教师赴塞罕坝实地考察与研讨

来源:塞罕坝教育基地 作者:崔老师 时间:2025/7/7 20:58:07 浏览:15次

当画笔遇见荒漠变林海

七月的塞罕坝,松涛阵阵。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教师们站在百万亩林海前,手中的速写本记录着这片人工林海的轮廓。57年前,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青年来到这里,用三代人的坚守创造了这个绿色奇迹。

数据显示,艺术类院校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到课率普遍低于其他专业。如何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,成为这次研修的核心议题。

河北某美术职业学院马院教师赴塞罕坝实地考察与研讨

林场档案里的教学密码

在塞罕坝展览馆,泛黄的施工图纸引起教师们的注意。这些手绘设计图与美院学生的创作工具如出一辙。有位教师发现,当年治沙采用的"鱼鳞坑"造林法,其图案构成竟与平面设计中的重复构成原理高度吻合。

研修团队将塞罕坝人发明的"三锹半"植树法,转化为产品设计专业的"极致简化"设计思维训练;把林场劳模的工分记录本,变成视觉传达专业的版式设计素材。

松针里的辩证法

落叶松的针叶总是成束生长,单株看似脆弱,成林却能抵御风雪。这个现象被转化为"个体与集体关系"的生动教案,后来成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课堂互动环节。

塞罕坝机械林场提供的数据显示,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从建场初期的11.4%提升到现在的82%。这些数字在研修报告中变成了图表设计作业的原始数据,实现了跨学科的知识转化。

带回来的不只是照片

每位教师改变将发生在教学大纲里——新增的"生态美学"章节,直接取材于这次研修的所见所闻。与其他高校的红色教育不同,这次研修特别关注视觉元素的转化应用。

课程咨询
老师在线

课程咨询

155-1048-0752

行程咨询

177-1314-5404


老师微信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