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部培训缺鲜活素材?用塞罕坝革命故事激活培训效能

来源:塞罕坝教育基地 作者:崔老师 时间:2025/7/3 9:48:56 浏览:23次

干部培训常常面临一个难题:讲理论易显枯燥,说政策难入人心。这时,塞罕坝革命故事就像一把钥匙,能打开干部们的共鸣之门。但用好这把钥匙,绝非简单念几段事迹那么简单。

塞罕坝革命故事的核心,藏在那些风沙里的脚印里。从荒漠到林海,三代人用镐头和信念改写了自然的模样。这样的故事,在干部培训中若只当历史讲,就成了泛黄的旧纸。某省在一次基层干部培训中,曾把塞罕坝的故事拆成"决策时的两难""执行中的碰壁""传承时的坚守"三个片段,让干部们分组扮演当年的建设者,讨论在资源匮乏时如何抉择。这种方式,让塞罕坝革命故事从文字变成了可触摸的情境,干部们说"仿佛能闻到当年的沙土味"。

要让塞罕坝革命故事在干部培训中真正扎根,得避开"故事听完就忘"的误区。中央电视台曾报道,塞罕坝人在种树时,会给每棵幼苗做标记,记录生长数据。这种较真劲儿,恰恰是干部工作需要的。有培训组织者借鉴这点,让干部们在听完塞罕坝革命故事后,对照自身岗位列"问题清单":哪些工作像当年的荒漠,需要从零开始?哪些任务像守护幼苗,得久久为功?某市直单位的培训就用了这招,干部们的整改方案针对性提升了不少。

干部培训的最终目的,是让精神转化为行动。塞罕坝的奇迹,从来不是孤立的。它背后是"一张蓝图绘到底"的坚持,这与当下强调的长效治理不谋而合。有培训课程把塞罕坝的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放在一起剖析,让干部们看到:当年种树是为了生存,如今振兴是为了发展,本质上都是对责任的担当。这种跨界对照,让塞罕坝革命故事有了新的注解,也让干部们明白,用好塞罕坝革命故事,不是复刻过去,而是找到精神与现实的连接点。

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:塞罕坝的故事里有失败。最初种下的树苗成活率不到8%,但没人因此停下。这对干部培训来说,是破除"唯结果论"的好素材。某县在年轻干部培训中,特意讲了这段经历,让大家讨论"如果当年放弃了会怎样"。有干部说:"以前怕犯错,现在知道,像塞罕坝人那样敢试敢闯,才是真担当。"这种共鸣,比单纯说教有效得多。

说到底,干部培训中用好塞罕坝革命故事,关键在"转化"二字——把故事里的精神,转化为干部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工作方法;把故事里的坚持,转化为面对难题时的底气。就像塞罕坝的树,只有深扎土壤才能成材,这些故事也只有融入干部的思想和实践,才能真正发挥价值。

课程咨询
老师在线

课程咨询

155-1048-0752

行程咨询

177-1314-5404


老师微信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