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阳市某区人民检察院塞罕坝培训:从一棵树看懂作风建设

来源:塞罕坝教育基地 作者:崔老师 时间:2025/7/4 9:48:11 浏览:24次

七月的塞罕坝,满目苍翠,生机勃勃。这里的一草一木,似乎都在诉说着从荒原到林海的巨变。近日,辽宁省朝阳市某区人民检察院的党员干部们来到塞罕坝教育基地,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党性修养提升活动。这并非一次寻常的参观,而是一场心灵的洗礼,旨在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力量,反思并加强检察队伍的作风建设。

参观王尚海纪念林


王尚海纪念林:信念的扎根与坚守

行程的第一站,是王尚海纪念林。这里是塞罕坝的第一片人工林,也是塞罕坝精神的源起之地。站在林中,四周是挺拔的落叶松,脚下是松软的土地。很难想象,在半个多世纪前,这里曾是“黄沙遮天日,飞鸟无栖树”的荒漠。第一代塞罕坝人,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,开启了“马蹄坑造林大会战”,用青春和汗水,硬是在高寒地区种下了第一抹绿色。时任林场党委书记的王尚海,更是举家从城市搬到坝上,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片土地。

对于检察干警而言,这种“钉钉子”般的坚韧精神,与司法工作的要求不谋而合。办理案件,如同在荒原上植树,需要无比的耐心和毅力。每一个证据的核实,每一次庭审的准备,都像是为一棵幼苗浇水施肥,过程或许枯燥,但正是这日复一日的坚守,才最终构筑起公平正义的“法治林海”。此次在塞罕坝教育基地培训,让大家对这份职业的责任感有了更深的体悟。

参观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


森林防火指挥中心:科技守护与责任担当

如果说王尚海纪念林代表着塞罕坝精神的“根”与“魂”,那么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则展示了其与时俱进的“智”与“能”。这里是守护百万亩林海的“智慧大脑”。巨大的电子沙盘上,林区情况一目了然。通过卫星、无人机、探火雷达、视频监控、高山瞭望、地面巡护有机结合的“天空地”一体化预警监测体系,实现了对林火的24小时无死角监控。建场60年来,塞罕坝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,这背后是科技的力量,更是无数护林员夜以继日的责任担当。

这种高度的警惕性和严密的防范体系,为检察工作提供了深刻的启示。法律监督,正如森林防火,不仅要“救火”,更要“防火”。检察机关需要构建起严密的监督网络,及时发现并纠正司法不公和违法行为的苗头,防患于未然。参观王尚海纪念林与防火指挥中心,让朝阳市某区人民检察院的干警们认识到,无论是面对过去的艰苦创业,还是今天的高科技挑战,那份“牢记使命、守土有责”的初心始终未变。

从塞罕坝精神到检察担当: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

此次塞罕坝之行,是一次深刻的党性修养之旅。塞罕坝精神的核心,是“牢记使命、艰苦创业、绿色发展”。它不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,更铸就了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。对于朝阳市龙城区人民检察院而言,学习这种精神,最终要落脚到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上。

作风建设并非空洞的口号,它体现在每一个案件的公正办理中,体现在每一次与群众的耐心沟通中。正如塞罕坝人植树造林,需要持之以恒、久久为功。通过这次塞罕坝教育基地培训,干警们将把从这片绿色海洋中汲取的精神力量,转化为忠诚履职、担当尽责的实际行动,以更扎实的作风、更昂扬的斗志,奋力谱写新时代检察事业的新篇章。

课程咨询
老师在线

课程咨询

155-1048-0752

行程咨询

177-1314-5404


老师微信

TOP